发情的经济学
10 12 2007年雌性哺乳动物一般存在发情现象,会向雄性发出自己处于排卵期的信号,例如散发出外激素,阴部红肿,行为出现变化等,以吸引雄性的注意与之交配。有些动物(例如狗)只在繁殖季节发情一次,有些动物(例如松鼠)则在繁殖季节反复发情,直到怀孕为止。雄性一般对不发情的雌性不怎么感兴趣,不发情的雌性也会抗拒交配。动物交配的唯一目的是为了繁殖。只在雌性能够怀孕的最佳时间进行交配,节省交配耗费的能量,增加怀孕的几率,无疑是一种非常好的繁殖策略。
但是奇怪的是,女性却没有明显的发情信号,男女双方都难以从外表觉察女性是否排卵,这就是为什么所谓“安全期避孕法”很不可靠。在哺乳动物中,这是绝无仅有的。即使是人类的近亲黑猩猩,其雌性在排卵时也会通过让阴部红肿的方式广而告之。人类这种特殊的“隐瞒排卵”现象是怎么进化而来的?有什么生存优势?进化生物学家们对此争论不休。其实,“隐瞒排卵”也可以说是“伪装发情”,因为女性虽然无发情信号,却随时可以吸引、接受男性与之做爱。从繁殖的角度看,这很不合理:它使得人类的性行为大部分在做无用功。
因此,一种常见的解释是,由于人类的性行为已超出了生殖目的,更多地是用来寻欢作乐、表达爱情,随时可以做爱有助于维系男女双方的感情,保持固定的配偶关系,让男性与女性分享打猎所得的猎物,或让男性也承担抚养后代的责任。人类的小孩是所有动物中最难养育的,如果父母双方能长期在一起投入大量的精力,才最可能把小孩抚养成人。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同意这种解释。有的认为发情现象的消失能够减少男性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合作;有的认为这让男性无法确切地知道他是不是小孩的父亲,从而降低杀死他人的子女的风险;有的认为隐瞒排卵其实没有什么意义,只是人类哺乳期过长的副产物,或是为了适应直立行走,女性体内的雄性激素增加而导致的副作用等等。最有趣的然而不太可能的一种解释认为,其实被骗的不是男性而是女性,因为人类的生育太痛苦了(这在动物中也是独特的),女性会有意避免怀孕,因此那些不能觉察自己的排卵因而无法避免怀孕的女性就会留下更多的后代,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排卵的信号会越来越弱,直到消失。
不过,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受骗上当的还是男性。那么男性是不是真的都被彻底地瞒过了呢?有一些研究认为男性还是能下意识地觉察到女性的排卵,处于排卵期的女人要比其他时期对男性更有吸引力。例如,分别收集处于排卵期和黄体期的女性身体的体味让男性来闻,男性会觉得前者的体味更迷人。在排卵期,女性身体的某些部位,例如耳朵、乳房、手指变得更对称,皮肤也更光滑,而在生物学上,对称、光滑就意味着美,而男性似乎也能觉察出这种微妙的变化,让他们看分别在排卵期和黄体期拍摄的女性脸部照片,他们会觉得前者更漂亮。
最近美国新墨西哥大学研究人员对脱衣舞女做的一项调查进一步提供了证据。这项研究是这么做的:研究人员找了18名脱衣舞女做为研究对象,请她们记录其月经周期、工作班次和小费收入情况。脱衣舞女每班一般工作5小时,跳约18次、每次持续3分钟的脱衣舞蹈。每次舞蹈能从顾客那里得到平均大约14美元的“小费”(因为新墨西哥州禁止为性服务支付报酬,所以脱衣舞女的收入被称为小费)。
这项研究共持续了60天,包括296个班次,约5300次脱衣舞表演。结果表明脱衣舞女收入的高低与其月经周期的变化有关:在排卵期收入最高,平均每班能挣335美元,在月经期收入最低,平均每班挣185美元,黄体期则处于中间,为260美元。做为对照,其中有7名舞女服避孕药,没有月经周期,其收入一般较低,也未出现类似的波动。
这就表明男性能够下意识地模糊地觉察到女性是否在排卵,觉得排卵期的女性更有魅力,更乐意给她们钱。这种觉察能力很弱,很不准确,所以没有处于排卵期的女性仍然能赚到钱。不过排卵期收入的差异还是很明显的。是因为排卵期的女性能够散发出特殊的外激素或体味,还是因为她们的外表、行为这时候在雌性激素的影响下出现了某些微妙的变化(例如脸显得更美丽、腰臀比显得更小、语言表达能力更强、舞蹈动作更好看),让男性不由心动?我们现在还不知道。
这项研究也再一次说明,一个人的消费习惯有时候要比其言词更能暴露出其内心深处与生俱来的本能,甚至连其本人都没有意识到。
2007.11.24.
(《经济观察报》2007.12.10)
(XYS20071210)
有意思的文章!
这些东西真是都在不经意间发生的!
是因为排卵期的女性能够散发出特殊的外激素或体味,还是因为她们的外表、行为这时候在雌性激素的影响下出现了某些微妙的变化(例如脸显得更美丽、腰臀比显得更小、语言表达能力更强、舞蹈动作更好看),让男性不由心动?我们现在还不知道。
————————————————-
我想,这些情况都有。
世界很奇妙。我很同意尼采的看法:一个人身体所拥的智慧,比他头脑里所能容纳的智慧,还要多得多。
好文章!
用文傻的解读法,斑竹的题目有歧义,可以是“关于发情的经济学”,也可以是“经济学在发情”。:-)
能说说爱情是怎么产生的么?
我一直不明白这点,人类的爱情似乎由哺乳动物的交配和发情行为发展而来.可是显而易见的是,对人类来说爱情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远远高于哺乳动物的交配行为和发情期行为.
我原认为,爱情具备的一些特点,比如跨族群(混血),跨阶层等能让下一代更具有竞争力,因此”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爱情会变得越来越重要”,但对此还是表示疑惑.不知方老师能否就此发表一下看法?
To jemg关于爱情,建议看一部BBC科普记录片【BBC】Secrets of the Sexes
用文傻的解读法,斑竹的题目有歧义,可以是“关于发情的经济学”,也可以是“经济学在发情”。:-)
———————————————–
真是这样,那人连基本的阅读方法也没有,“文傻”也算不上。“文”字去掉,直呼之“傻”既可。
是的,“文”字应该去掉!
taicu恐怕是带调侃的吧(意指“自私的基因”标题歧义之争)?我感觉taicu应该是承认若只从标题看这就是有歧义的吧?但不知道这无敌法王和南二君怎么就这么霸道?
我认为taicu是在调侃,其实也承认标题的歧义,只是这种歧义无妨,读了内容也就明白了。搞不懂无敌法王和南二位为何就如此霸道呢?
我说的不是太簇啊。
哪有只从标题来理解标题的阅读方法?只要是受过义务教育的人,就算不看内容,单凭以往的阅读经验(尤其是词汇积累),也知道这个标题不可能是“经济学在发情”。这种人除了说他“傻”,还有什么更准确、简捷的称呼吗?多说一个“文”字,既不准确,又浪费时间。
“自私的基因”么?我不太了解,大致知道是关于翻译的讨论。这与理解“发情的经济学”完全是两码事。
对太簇老师,我是很佩服的。
顺便改一个错别字:即可。
啊?!是太簇老师?我以为是…… 对不起!
请老方删掉9楼!
没细看,所以没看出“调侃”的意味。呵呵~~~笨笨。
南,不兴咱也“调侃”一下?
我前面连发了两条内容一致的帖子,是因为第一条发了之后没有立即显示,浪费了版面,抱歉。
to 无敌法王:
首先我觉得这个标题的歧义不是很重,但是有歧义。我觉得标题本身是很重要的,有时候难免有歧义,这个也没有大的关系,自然是要联系帖子的具体内容的,但是这明明就是两码事了,为什么就容不得别人对标题歧义的争论了呢?否则竟然就是“傻”?除了歧义之外,有时候标题有那么点含糊反而更好,至少更吸引人,比如方舟子《我们都是非洲人》中的“非洲人”。作者可以借用标题来吸引人,那么读者总可以对标题品头论足一下吧?
你说“我说的不是太簇啊”,从这句可见你没有读懂我的帖子,那我就啰嗦两句吧。关于“自私的基因”这个标题,taicu知道前面有过一次据说是有文傻参与的算是争论的争论,而这个“发情的经济学”也有这样的特点,歧义在何处,taicu也调侃地明确指出来了,所以不管是文傻解读,还是理呆解读,这个歧义就是存在的,这与文傻实在没有必然的联系。也恐怕恰恰只可能是没有受过义务教育的人或者僵化呆板的人,才能够仅从标题就消除歧义。
所以我觉得你若认为“经济学”不会“发情”,只能说明你太“理呆”了,因为既然只是个标题,“经济学”的含义未必要很明确,可以是泛指“经济学”领域相关的一些或者一切现象,甚至也可以指“经济学界”相关的事件,同样,“发情”也可以引申,未必就是指“阴部红肿”的发情之意,我现在说的这些个意思不难理解吧?比如,光看标题,完全可以以为此文有可能是影射近来比较闹腾的张维迎(算是经济学家吧)那帮人的热点事情(我这只是举个例子)。没错,这就是联想,但是文傻联想,方舟子联想,taicu也联想。
新语丝主张和宣扬科学与理性,也是文化网站,关于文学修辞以及翻译问题,本身就是大可以讨论的,而相比起那些鱼龙混杂的口水战论坛,新语丝网友们争论的时候,应该更加懂得就事论事,应该更加明白独立见解的重要性(比如,不妨少一些“对太簇老师,我是很佩服的”的空话),而不该像你这样动不动就霸道地批别人是“傻”(当然调侃除外),不知你同意与否?
想太多了吧,哈哈。
有时候就需要什么也不想,呆在那里,或者躺在地上感觉地球的转动,能感觉到不容易啊,哈哈。
是“去感觉”不是“去思考”哦。
To zeroyear
看了你不少自以为是的帖子,只是为争论而争论。
“对太簇老师,我是很佩服的”的这句话,我作为一个年近不惑的老愤青,也严重表示同意。他不会为争论而争论,而是有理有据有节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你做到了吗?打击几个热爱科学的小后生,你就觉得亢奋之情难以言表,全世界的正确都站在你身边了?
关于生物的进化,我一直有个不明白的问题,真希望方先生能为我解疑:
进化过程中染色体是如何进化出来的,而不同种生物中的染色体数目不同又是如何进化来的,例如:某两种比较近的生物,有共同的祖先例如是24对染色体,而这两种生物后来一种变成23对,另一种是22对的话。如何能形成呢?因为如果是纯粹的某条染色体的变异的话,会是高度不育的。就算能正常产生配子,也要求和他一起产生后代的另一半有差不多同样的变异,才能构成同源染色体。否则生出来的后代也是不可育的啊。究竟进化过程如何形成呢?
to zeroyear:
说实话,你的发言对我来说,非常难懂。感觉说得很含混。
还没留意过你之前的留言,看你的名字,本以为你地以前消遣过和菜头的那个“ZERO”,现在可以断定不是了。
我这人较闭塞,不知道张维迎是谁。
我不是理呆,因为我学的是文科,应该算“文傻”吧。
to [18] By 老肥 on Dec 12, 2007
不管你是不是年近不惑的老愤青,我尊重你所有的只要是独立思考出来的观点(包括所谓为了争论而争论的观点),但先声明这未必是同意你的观点,也未必要做出反驳。我写的文字“自以为是”就事论事的(顺便请问你做到了吗?),我这几个跟贴都是围绕着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就是奉劝有些人(据说是几个热爱科学的小后生)不要霸道,不要动不动就嘲笑别人傻,这种奉劝不是无中生有的,而是这几个据你说是热爱科学的小后生明明在确有其事地盲目地(参考[8][12]楼)和随意地(参考[13][14]楼)批别人傻(请问小后生就可以盲目就可以随意吗?),他们这种行为是独立思考吗?这是理性吗?这不违背新语丝的立场吗?至于我稍稍多写的这些据说是饱含了难以言表的亢奋之情的以及可能企图集全世界的正确于一身的文字,不知究竟哪里有不正确,也尽请你(就事论事地)指教,而不要以你自己都不屑的所谓为了争论而争论的方式放出了话来,却又借着不会为了争论而争论为幌子而回避争论,莫非“全世界的正确都站在你身边了?”
to [20] By 无敌法王 on Dec 13, 2007
不管你是不是如[[18] By 老肥 on Dec 12, 2007]帖中所言是个热爱科学的小后生,我前面的这番啰嗦我都自以为是苦口婆心有意义的,就是告诫你,也时刻提醒我自己,自己还不大懂的东西,自己也承认闭塞,那就不要随便嘲笑别人傻(当然,你尽可以坚持你的观点,我只是告诫。你可以认为别人傻,我则可以认为你傻)。另外也说一下,没有人让你不要佩服太簇老师,而是说在争论的时候,少喊这种空口号为好。我为什么说是空口号呢?因为从你前面的帖子来看,你口口声声太簇老师,却很可能恰恰是误解了太簇老师。
to [19] By enjoyfood on Dec 12, 2007
你所提到的“进化过程中染色体是如何进化出来的”,我认为这实质相当于是问第一个基因是怎么来,建议你阅读新语丝上就有中译全文的《自私的基因》之第二章《复制基因》,同时提醒你时刻留意该书关于基因的定义。
http://xys.dxiong.com/pages/science.html
http://xys.dxiong.com/xys/ebooks/others/science/selfish_gene/gene02.txt
我还以为老方要批判经济学呢,原来是在搞科普啊。是不是受出版商忽悠的太厉害了。
to zeroyear
按现代科学的观点,整个宇宙的一切物质和能量都可以看成是信息的载体(不妨认为,信息的层次更高,质量与能量层次低一些,即只是信息的物理表达,天知道信息还有没有其他非物理的表达呢!),而人类智能则是我们(即人类智能本身)目前所知的关于高级信息处理行为(智能)的最顶级形式。我们把最高的这种形式定义为智能,所以我们可以认为病毒谈不上意识,高级哺乳动物也谈不上智能。我们认为古猿走出非洲是无意识的行为,我们认为今人能够通过考古整理出古猿进化的历程,能够明白人类是从非洲走出来的,这是天大的智能行为啊,可是谁又能知道,N年以后,“真正”的智能在研究我们的时候,或者开天辟地时本就存在的“真正”智能,会不会认为我们今天所有的讨论进化论的这些个事情本身,是不是也是无意识无智能的一种行为呢?
–你这段话想告诉我们什么?未可知论?神秘论?
我也对这个题目发表一下意见。这个题目是有一点容易让人产生误会的,也就是让人产生歧义。这就是中国话的特点。中国话我认为不是什么优秀的语种,优秀吗?一个能让人产生许多歧义的语言你能说它优秀吗?!我认为不能。我记得前时许方老师曾经解释过美国一个组合词“science studies”,据说这是美国人学习中国人的语法习惯而组合的词。这样的词组怎么样呢?中国人有机个人能准确的翻译过来呢?我要说的意思就是,中国话中国语法容易产生误解和歧义,这就是中国话,因此“发情的经济学”有歧义也就没啥奇怪的了。
to [24] By 老肥 on Dec 15, 2007
我这段话是针对《我们都是非洲人》中[27] By MOBO on Dec 9, 2007这个跟贴的,表述不严谨,观点可能很幼稚,但是观点却很明确,即“科学发展到今日,哲学的大多重大遗留问题其实已经基本解决,即不过都是些名词之争罢了,比如:意识和智能本就存在吗?”,但你引了一整段,偏偏不把这一句引来。
另外,我这一句已经回答了你的问题,即你所提到的可知不可知,神秘不神秘,(这些重大问题),争论到了最后,在一定程度上也只是些(哲学上的)名词之争而已。从科学的角度看,没有什么是所谓不可知的,没有什么是所谓神秘的,这种划分是多余的,科学本就是一种可知而不神秘的信仰。当然,这都是个人“自以为是”的观点,尽请指教!
to [25] By ass on Dec 15, 2007
这个和中文不中文没有多大关系,这种歧义外文也会有的,而且换个表达方式也就可以避免了,比如(只是比如哦)“从经济学角度看发情现象”,或者改“的”字为“之”字,即“发情之经济学”,似乎也可以减轻些歧义,只不过是没有必要刻意去避免这种歧义而使得表达变得啰嗦或者变得至少不那么吸引人。
你因为这个问题就妄言中文不优秀,是不是很不着边际?汉字作为一种language的文字,相对诸如英语的外语而言,承载了更多的冗余信息,所以作为language的确是不如轻装上阵的英语那么“优秀”,但是language这一单词毕竟不完全等同于“语言”,或者说,中文是语言,但不仅仅是language。
这不是方舟子的错,是中华民族语言的错
我倒是觉得其实人类原本也是要进化到只在排卵期性交的
只不过在那之前人类就发明了“文明”
而人类的社会化使得人类存活的几率大大提高,换言之使得自然的优胜劣汰在人类这里起不到相应的作用,对于做了无用功的那部分男女性无法做到使之淘汰,于是这部分基因也就流传下来了
“研究人员找了18名脱衣舞女做为研究对象”
我觉得这个统计中选取的样本有点少。
“研究人员找了18名脱衣舞女做为研究对象”
大概这些研究人员自己还从来没有来过月经,不知道当你正在月经期时,你的动作幅度和速度都受到影响,舞姿比平日更差些。